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五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三个坚持”,逐渐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数智赋能”的通识教育实践路径,力争打造可供复制推广的“通识教育案例”。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一是集体研讨学。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以“三会一课”为抓手,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研学实践活动。比如,我们计划推出独具特色的“双语话港城”党建宣传品牌,发挥本支部英语专任教师的优势,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宣传防城港市“海”的辽阔、“边”的潜力、“山”的壮美,不断提高我市知名度、美誉度。二是个人潜心学。要求党员教师,先学一步、学深一点,根据所教学科特点,探索“AI+教学”新模式。综合运用Deepseek、豆包、即梦、Kivicube在线AR、Nioz AI等平台,探索视频、图片、音频在课堂中的智能化应用。三是联系实际学。我们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组织人工智能网络在线培训、教学案例研讨、深入东兴产业园区调研企业人工智能运用场景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刻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比如,在东兴产业园区,我们党员教师近距离观摩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企业发展,更加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自觉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二、坚持党员示范,以先锋领航开展智教探索
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营造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方面“拼干成优、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一是在教学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党员教师带头开展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学的公开课,以实际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历史人物进课堂”“AI数字人讲授”“图片动态化”“题库生成”“智能批改”等AI辅助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虚实结合,增强师生交流协作,以个性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方式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参与度,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二是在科研探索中走在前、作表率。目前英语教研室在已有区级教改课题的基础上,持续探索面向东盟“技能+语言”电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以提高电商专业学生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及自主学习能力四大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如AI补充“语言能力+”教学资源、模拟项目推进、展开人机沉浸式互动等形式,尽可能将语言学习贴近于电商实际岗位需求,形成学科交叉融合的良性循环,不断探索培养具有防城港特色的面向东盟、服务东盟的复合应用型电商人才。语文教研室积极申报本年度校级教改课题,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帮助学生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中非遗知识体系,尝试以数字化、结构化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通过产教协同、本地非遗文化浸润,将非遗保护与人文通识教育结合起来,探索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素养的文旅人才,服务本地文旅产业发展。三是在教学比赛中走在前、作表率。通识教育学院党支部三名支委分别带领教学团队参加本年度校级教学能力大赛。在教案、教学实施报告、课堂展示等环节融入和运用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如AI助教、口语训练智能体、AI赋分+教师核验双重评价、AI生成课堂拓展活页资料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课堂思维,对课堂教学管理、知识迁移职岗、教学效果监测等方面的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本次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尝试,得到了评委专家的认可和鼓励,三支参赛队伍也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现通识教育学院教师队伍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面貌,推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示范效应。
三、坚持产教融合,以优质资源助力“五金”建设
在本次人工智能研学活动中,我们深切领悟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思维逻辑,综合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在学校初创阶段,我们需要统筹好校、企、政等多方面的优质资源,协同打造好港职院的五金建设。一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专业是联通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的桥梁。通识教育学院目前虽然没有设定专业,但承担各二级学院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在人文素养、思维逻辑、跨文化交际和健康体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通识教育学院要及时对标产业升级,以岗位能力标准,在参与各专业调研和教学研讨后,相应调整公共基础能力模块中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课程要求,实现通识课程在各专业有侧重、有亮点,构建起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新范式,满足产业发展对新型技能人才能力素养的需求。二是树立市场需求导向。今后的教学实践探索中,通识教育学院持续与专业教研室组建跨学科教科研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重构教学内容,增加相应的通识教育服专业提升的教学模块,以企业真实典型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项目化体系编排动态化数字教学拓展活页,突破传统学科壁垒,强化专业技能与通识素养的有机融合。三是加强综合素质提升。进一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数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培养数字思维意识,全面提升数字素养和数字教学能力,拓宽教学空间,整合数字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持续推动教学的发展创新。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探索构建“通专融合、产教协同”的育人新范式。
本次人工智能研学活动,通识教育学院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的新路径。未来,通识教育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其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防城港临港工业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及面向东盟开放合作贡献通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