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动态 >学术科研

学术科研

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五金”建设及产教融合工作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5-05-13 16:20:56 作者:海洋渔业学院 刘阳 信息来源: 浏览量:72次

作为一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老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与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职业教育“五金”建设(金专业、金课程、金教材、金师资、金基地)以及产教融合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强大的驱动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对这一领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一、人工智能助力“五金”建设

(一)打造“金专业”

人工智能促使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专业的转型升级。在传统水产养殖基础上,融入智能监测、精准投喂、疾病智能诊断等人工智能技术,使专业更具前沿性与实用性。例如,通过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参数、鱼群生长状况等,为养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高养殖效率与质量。这不仅满足了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提升了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竞争力,有助于打造特色鲜明的“金专业”。

(二)建设“金课程”

人工智能为课程建设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与创新的教学手段。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水产养殖实验操作,如模拟不同水质条件下的养殖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环境因素对水产生长的影响,弥补了实际操作中因成本、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开发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推送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推动“金课程”的建设。

(三)编写“金教材”

在教材编写方面,人工智能能够整合大量的行业最新数据和案例。通过对水产养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的分析和筛选,将最具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融入教材中,使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教材可以包含视频、动画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知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与吸引力,为“金教材”的编写注入新的活力。

(四)培育“金师资”

人工智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和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借助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从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培育高素质的“金师资”队伍。

(五)搭建“金基地”

在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基地的智能化管理。例如,在水产养殖实训基地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实时监控养殖环境和水产生长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调控。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先进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还能够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提高基地的实用性和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打造高水平的“金基地”。

二、人工智能推动产教融合

(一)深化校企合作

人工智能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资源,学校则拥有专业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力量。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将最新的技术和项目引入学校,与学校共同开展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工作。

(二)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人工智能使得人才培养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通过对行业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水产养殖行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例如,根据市场对智能养殖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我们在专业课程中增设了人工智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掌握智能养殖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据分析等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三)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人工智能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产业的升级与创新。例如,研发的智能养殖系统实现了养殖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了水产养殖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种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五金”建设及产教融合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技术更新与师资能力的矛盾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而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为应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人工智能相关的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引进具有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

(二)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虽然人工智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资源,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实践教学设备短缺、尚无虚拟仿真软件等问题。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学校则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加大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五金”建设及产教融合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到教学、实践和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身临其境地学习水产养殖知识和技能;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市场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更加紧密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与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教师,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推动职业教育“五金”建设和产教融合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 防城港市防城区江山半岛教育园区

  • 538000

  • 联系我们
    学院办公室:0770-2076103
    招生就业:0770-2076182

  • 就业监督举报
    举报电话1:0770-2076116
    举报电话2:0770-2077673
    举报邮箱:fcgzyjsxyjw@163.com

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48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