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体育总体情况
(一)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面向大一、大二全体在校学生开设体育课程,分四个学期开设,确保每位学生完成108课时的体育课程学习,共计6学分。课程内容涵盖基础体能训练、球类运动、民族体育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1.认真实施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如抛绣球、竹竿舞、跑步、跳绳、羽毛球、匹克球、气排球等。
2.组织一系列阳光体育活动和竞赛,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包括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气排球比赛等;另外,学生通过参加校运会田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测试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试教师认真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指导学生进行测试,同时做好数据记录和整理工作,学校医务室做好医疗救护准备工作,按照测试时间安排医务人员值班,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确保测试过程的安全。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和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现有体育教师14名,其中体育专任教师8名,体育外聘教师3名,体育兼课教师3名。
2.师生比达到1:507,2024年新招入体育教师2人,进一步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力量。
(五)教学条件保障情况、场馆设施情况
1.校内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包括体育馆1个、田径场1块、十一人制足球场1块、篮球场7块、排球场3块、羽毛球场3块。
2.场馆设施维护良好,确保了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六)经费投入情况
1.2024年投入15万元用于购买体育器材,提升了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水平。
2.2024年投入254.8万元用于翻新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运动环境。
二、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
(一)校园足球师资数量
现有校园足球师资2人,具备足球教学经验和比赛指导能力。
(二)开展校园足球比赛
全年共开展校园足球比赛2次,包括校内联赛和友谊赛,提高了学生的足球水平。参加区级足球比赛1次,展现了学院足球队的实力。
(三)校园足球场地翻新
2024年对校园足球场地进行了翻新,提升了场地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
(四)经费投入情况
投入50000元参加区级足球比赛,13000元举办校级足球比赛,确保了校园足球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均面向全体师生开放,满足了师生们的体育锻炼需求。
四、改革经验与突出成效
(一)公共体育课程创新
开设了民族体育、匹克球、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啦啦操等专项课程,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民族体育活动开展
通过三月三节日、军训晚间、校运会开幕式等活动,开展了踩高跷、抛绣球、竹竿舞、武术等民族体育活动,传承和弘扬了民族体育文化。
五、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室内体育场地有限
由于室内体育场地数量有限,部分体育活动受到场地限制,无法充分开展。
(二)体育锻炼趣味性不足
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六、下一年度发展思路与整改措施
(一)优化体育活动场地
合理规划和使用现有体育场地,划分不同的运动区域,优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提高体育锻炼趣味性
通过举办民族体育、武术、羽毛球等体育社团活动比赛,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增强体育锻炼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加强体育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引入更多新颖、有趣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