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学校围绕“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项研学,带领我触及了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作为团委书记,我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教育形态,也为我们青年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过去,我们习惯了凭经验、热情与责任感推动工作;如今,人工智能的加入,正在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工作方式、服务效能和育人路径。
一、研学启迪:从“经验驱动”到“数据洞察+智能协同”的认知改变
学习伊始,我曾困惑:团委工作核心在于思想引领、组织凝聚和服务青年成长,这些充满温度与互动的领域,冰冷的算法如何融入?但深入研学后,我豁然开朗:人工智能并非要替代我们与青年面对面交流的真诚,也非替代团干部们对青年思想动态的敏锐感知,而是为我们提供更强大的“感知触角”和“决策外脑”。
一方面,过去我们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兴趣热点,主要依靠座谈、问卷和骨干反馈,信息获取周期长且样本可能受限。如今,通过对社交媒体、活动报名等合规脱敏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我们几乎可以实现实时地捕捉群体情绪波动、关注焦点变化、隐形需求萌生等方面的情况。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看见”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听见那些未被直接表达的心声。
另一方面,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活动推送效果有限。在研学中,我们了解到人工智能驱动的推荐系统,能根据学生专业背景、历史参与、在线行为(如浏览、收藏)等,实现活动、竞赛、实践机会的精准推送,帮助学生轻松找到真正契合自身发展的资源,还可以为不同群体(如困难学生、特长学生、潜力学生)定制差异化成长支持方案。
此外,团务工作常涉及大量通知发布、信息统计、活动报名、学分认定等重复性事务。智能聊天机器人可24小时解答常见咨询,解放人力;RPA流程机器人可自动处理标准化表格汇总与初步审核;AI辅助的文档生成工具能快速起草通知、总结框架,提升效率。让团干部们从繁琐事务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深度辅导、项目策划和组织建设中。
二、解放思想:探索我校共青团工作与AI赋能的交汇点
我校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天然亲近技术,对智能化服务有着更高期待。同时,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与人工智能驱动产业升级的时代需求深度契合。
思政教育与服务青年方面:AI驱动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能让学生在高度逼真的环境中深入体验,突破实体场地、时间、资源的限制,大幅提升研学安全性与效率。在就业服务上,AI简历优化工具、模拟AI面试官、基于岗位需求的技能差距分析,都能为学生求职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助力他们更好地对接未来智能化岗位需求。这些能够运用于共青团“大思政”教育和共青团促就业等方面工作。
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方面:学生社团管理、活动组织常面临资源匹配难、参与度不均等问题。利用AI算法,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活动场地、时间、资源的智能排期与优化配置。对活动效果进行多维度(参与度、满意度、影响力)的智能评估,为未来活动策划提供数据支撑。此外,AI辅助的内容创作工具(如海报生成、短视频剪辑辅助)也能大大降低学生开展创意活动的技术门槛,激发其创造力。
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方面: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主流声音更有效触达青年?AI可以辅助分析不同学生群体偏好的信息接收渠道和内容形式,帮助我们实现理论宣传、政策解读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与精准推送。在舆情监测方面,合规利用技术手段,能帮助我们更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介入引导,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对于基础团务,AI辅助的团员档案管理、组织关系转接、团费收缴提醒等,将极大提升组织运行效率。
三、实践路径:为学校共青团工作注入“AI+”的活力因子
在研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尽管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已经席卷而来,但在高校共青团领域的实际应用仍十分有限。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基于已有的案例,结合实际,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好一些工作。
首先从基础的应用入手,一是打造24小时在线服务的智能小助理“AI团团”,将学校团属公众号“港职院青年”接入DeepSeek-R1模型,在公众号菜单栏设置“AI团团”入口,实现团务信息快速查询、政策文件智能匹配,提升团务工作咨询回应效率。该项可在2025年新生入学之前完成。二是开展“AI+边境红色教育活动”“AI+第二课堂”等系列应用,优化教育宣传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AI技术结合,让新媒体技术在边境红色景点得到充分使用,把边境红色文化人物、故事立体呈现,紧跟时代步伐,让人感同身受,增强情感认同。这也是落实学校2025年八大专项行动的具体措施。
其次是在第二课堂管理方面。一是尝试活动流程的智能化,从策划阶段利用AI分析历史活动数据预测受欢迎的主题形式;报名阶段智能推荐给学生;活动现场利用二维码实现快速智能签到、互动;活动后自动生成图文简报、收集分析反馈问卷。二是AI赋能创意表达,提供AI辅助工具支持学生创作,如利用AI生成活动海报初稿、撰写宣传文案、剪辑活动精彩视频、设计文创产品等,降低技术门槛,释放创造力。同时,根据团区委的鼓励指示,积极试用苏州天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校第二课堂平台——PU口袋,结合实际升级我校第二课堂管理系统。
最后是努力建设人工智能赋能共青团思政教育的阵地。防城港是一座沿边又沿海的边境城市,鲜红的党旗在海、边、山高高飘扬,筑起坚固的红色战斗堡垒。工作中,校团委常态化组织学生前往海边山一线现场研学,但存在覆盖面不够广泛、学习不够深入、体验感仍需加强等问题。在专项研学中,我们了解到了北部湾大学鲸豚5D球幕影院,其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教学需要,通过球形幕布展现画面与电动座椅摇动之间的完美融合,将中华白海豚的社会行为、求偶行为、群体活动、母子对活动等生活习性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给予学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实体验。此前,我们访企拓岗拜访的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的航海模拟器也有类似应用。个人认为,该案例可复制应用到我校专业教学、思政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建设5D体验馆,利用人工智能将教学主题与学校优势学科紧密结合,聚焦防城港独有资源,突出地域IP属性;聚焦教学要点,实现专业教学VR实训、思政实景教学等,结合我校“红馆”“蓝馆”的设计部署高频使用功能,如虚拟实验室、实景模拟、VR课堂、全息非遗展演等,开发线上虚拟博物馆,打造“数字文化走廊”;也可考虑与北部湾大学形成合作联盟,搭建区域性教育云平台,共享资源,差异化分工。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这次研学活动如同一阵闹铃,惊醒了沉睡的我们,敲打了麻木的我们,激励了浅薄的我们,提醒我们不能再做井底之蛙,要振奋精神、主动出击。同时,在加速拥抱AI浪潮的脚步下,我也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绝非冰冷的替代者,而是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精准触达、创新发展的强大赋能者。作为团委书记,我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变革,带领团委团队,立足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审慎实践,让人工智能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每一步征程。我们将努力打造一个更智能、更精准、更富活力的共青团工作新生态,为学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在这条路上,技术是引擎,而我们的责任与温度,永远是把握方向的舵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