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期间,海洋渔业学院立足专业特色,组建“蔚蓝逐梦 渔跃先锋”基层服务团,聚焦水产养殖技术学习推广与乡村生态服务,通过参访企业、整治环境等形式,为水产养殖行业提质增效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实践团首站走进防城港十万山瑶族乡木排村,开展“净美乡村”志愿服务。同学们手持锄头、扫帚等工具,分组协作、不畏酷暑,对村庄公共区域的杂草、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在木排村打石坪归侨组,实践团沿路捡拾塑料包装袋等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以实际行动改善村容村貌。

在防城港红树林水产虾类养殖基地控制室,师生们参观了先进的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通过布置于水下的高频摄像头,系统可实现7×24小时实时捕捉虾群活动、摄食及蜕壳等关键行为影像,并借助AI算法精准分析其生长状态与健康指标。系统一旦识别到异常情况,会立即将预警信息及处理建议推送至技术人员的移动设备和智能手表上,实现快速响应与精准干预。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数字科技赋能现代渔业的巨大潜力,纷纷感叹智能化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极大提升了水产养殖质效。

在养殖棚里,技术负责人为师生详细讲解了虾类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要点和智能化系统的实际应用,详细介绍了从苗种选育到成虾养殖,从水质调控到投喂策略,强调AI赋能使让整个生产流程更加精准、高效、可控。座谈会上,技术人员和师生们就前沿养殖技术开展了深入交流探讨。这场近距离的教学体验,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智慧渔业的广阔前景,也进一步坚定了投身海洋渔业强国建设的信念。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海洋渔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实践。同学们在劳动中锤炼作风,在调研中洞察产业,在服务中践行使命,有效增强了专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学院将继续鼓励支持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把本领练在大地上,将科研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为渔业强国、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海洋渔业学院 文/周金宁 图/黄渝文、韦红玲、陆先港、黄民斌
一审一校/甘露华 二审二校/徐俊龙 三审三校/余祥和
一、躬身劳动服务,共建清洁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