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至3月14日,海洋渔业学院连续开展两场教学公开课活动,专任教师任童童、刘洁分别讲授了《对虾促熟手术和血淋巴采集》《常见水质指标的测定——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使用》公开课,通过实验课堂的多元创新,生动演绎了产教融合与智慧教学的实践探索。学校教学督导、学院青年教师代表等旁听了两场公开课。
一、《对虾促熟手术和血淋巴采集》
任童童公开课
3月13日,任童童在课堂上以对虾血淋巴采集为核心,通过“理论精讲+操作精演”的方式,系统拆解了器械操作规范及讲授对虾血淋巴采集技术要点。在分组实践环节中,任老师通过逐一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教师们一致对任老师的授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通过标准化示范,有效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专业态度。其课堂节奏把控、理论与实践衔接技巧为青年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
二、《常见水质指标的测定——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的使用》
刘洁公开课利用手机直播讲解仪器使用
3月14日,刘洁在课堂上以水质检测技术为切入点,聚焦水产养殖环境监测需求,针对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操作步骤复杂、传统示范可视性不足的问题,提前架设教学设备,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实时直播实验操作画面。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多角度观看试剂添加、仪器校准及数据读取等关键步骤。“过去后排学生常因看不清操作而影响学习效果,现在通过直播画面,每个细节都能被精准捕捉。”一名参与听课的青年教师说道。教学督导专家指出,这种呈现模式既保障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教学范例。

教学督导组和青年教师参与课堂讨论
公开课活动是深化教学改革、锻造“双师型”队伍的重要抓手,海洋渔业学院将持续推进课堂建设工作,鼓励教师融合产业新技术、教育新形态,打造一批具有水产特色的“金课”,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技术精、素质强、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供稿:海洋渔业学院 通讯员:周美辰 图片:黄业凤、周美辰)